呼兰河传的读后感

时间:2024-10-16 01:11:17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记忆里的呼兰河小城,孤寂,静默,一成不变。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他们应该做的事,可究竟为什么这样做,似乎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

不过呼兰河小城里的生活琐事是十分精彩的,开篇大泥坑的故事,染房,扎彩铺,小胡同里的吆喝声,在那样一个消息闭塞,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似乎小城里每一件不足为奇的事都可以拿来说上一说,还有精神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而这些又多半与鬼神迷信有关。

祖母的去世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已经模糊,那时候的“我”太小,只记得家中来了好多人,“我”反倒是玩的不亦乐乎。小团圆媳妇,那样一个鲜活的人,由于鬼神迷信,被折磨了许久,终究还是逃不开她死亡的命运。有二伯的古怪性情,到处借宿,被“我”不小心发现的偷东西,彻夜在院子里的骂骂咧咧。冯歪嘴子与他的媳妇和两个儿子,人们对王大姐最初的评价和发现她生了孩子后的评价前后对比,冯歪嘴子的小儿子引发的.争议。而在她童年的记忆里,最值得回忆的,大概就是祖父和他的后花园,祖父的疼爱,迁就,陪伴使得她的童年多了温馨,在书中,描写“我”与祖父的日常的文字特别多,反而自己的父母,却是寥寥几笔带过。

我始终相信,人的童年的幸福,甚至可以治愈人的一生,在孩子年少无知的小天地里,在往后漫长的岁月里,很多事情的记忆会变得模糊,可是有一个声音始终坚定的告诉你,曾被无条件的宠爱过,这是一种底气,是往后艰难生活中的一道光,是精神生命中始终温暖着的情愫。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2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作《呼兰河传》。这本书讲了呼兰河城的一些搞笑的习俗和那里人的生活。

在呼兰河城,人们会说到“龙王爷”。这个“龙王爷”就应是那里人的迷信,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老天爷。有一位父亲说没有龙王爷,我觉得他是对的。有个小孩给龙王爷戴了个草帽,别人都在议论这个小孩。我觉得没什么,而且还挺好玩的。

呼兰河城经常下雨,下雨后,就会有泥坑。这可不是一般的泥坑,这是“杀手泥坑”。许多动物都死在里面,因为上面有一层硬壳,动物们不明白下面就是陷阱。我觉得如果死的.多了的话,硬壳上就应有很多很多洞,这样的话动物们和主人们就应会注意的。

城里有一些卖麻花的,这些人都是挨家挨户地问。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们买了一些麻花,但大小不一,就开始互相抢了。母亲追过去,他们也开始跑,结果母亲摔到了泥坑里。我认为这些孩子太调皮,也有一点自私了。大姐先挑,老小最后,这是常理。而且自己就吃自己挑的,有什么不好?孔融让梨的道理多好啊!可能还有点笨,因为追着追着自己的就容易坏。大的没拿到,小的也没了。

还有一个就是呼兰河的冬天。唯一一个特点就是——冷。作者也很夸张,再冷不可能冻掉耳朵呀!除非是高原。平常冬天可能鼻子、耳朵都红了,再厉害点也就僵了、裂了。大自然太威风了。

还有一个迷信,就是“跳大神”。有一个大神,也要有一个二神。不好的二神可能会惹怒大神,但大神却会骂病人。这太不合道理了!谁欺负你,你就骂谁,拿无辜的人当出气筒,这可不行。病人被大神骂是不吉利的,看来病人的安危都在二神的手上啊!

这就是呼兰河城。是不是很搞笑呢?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3

在暑假中,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这不是一本很厚的书,但写了很多事。这本书不光讲述了萧红小时候的事,还真实的反映了旧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她的笔,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旧社会老百姓。

萧红来自东北,正在她来到上海,包受冷落和白眼,心中的火焰成冰块的时候,她遇到了鲁迅,鲁迅的慈祥让萧红心中的冰块逐渐融化了,并且使萧红拿起了笔写作,终于,萧红写出了《呼兰河传》。

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都是出自于《呼兰河传》。

但是,看完全书之后,我才明白旧社会的黑暗,呼兰河的人是善良的,但旧社会的迂腐和封建使得他们的习俗害了他们。

当小团圆媳妇生病的时候,婆婆愿意花钱去请道士来“治病”,这当然是出自善良,但是我们知道,道士做法又怎么能治病呢?最后,小团圆媳妇,这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生病死了。

鲁迅先生所处那个年代,是动荡不安的,但是人们依旧是善良的,可是,善良的.人们依旧摆脱不了封建的枷锁,依旧不能抛开那些没用的甚至是害人的“土方法”。

在这种社会中长大的萧红是寂寞的,妈妈对她是恶言恶气的,爸爸对她是冷淡的,奶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拿针扎她的手指,只有爷爷对她是慈祥的。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是十分明显的,生个男孩,家人会欢天喜地,生个女孩,家人会一脸嫌弃。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萧红是孤独的。

这本书也让我体会到了我们是多么幸福,更让我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让我感受到了不用担心温饱是多么幸福,而且不能相信封建迷信,这样只能害了自己。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4

暑假中,我读了《呼兰河传》,全篇介绍了女作家萧红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多彩的风土画,比如火烧云。

了解了萧红的背景后,我挺同情她的,她的家人都不疼爱她,她感受不到任何亲情。只有祖父疼爱着她,给予她关爱,就像萧红自己所说:"从祖父哪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外,还有温暖和爱。"

我很喜欢萧红对小花园的描写以及和祖父生活场景的叙述。萧红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小花园,各种动物、各种植物,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新奇的,都是十分有趣的事物。她在花园里的生活状态是多么自由,就像她所写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把谷穗当作狗尾草扔掉,祖父只是大笑,然后耐心地教她辨认谷穗。和祖父劳动时,她时而去追蜻蜓,时而去捉蚂蚱。这些生动的画面,都是因为有祖父的疼爱,所以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她也这样疼爱我。她十分喜欢织毛衣、做针线。从小到大,我的毛衣都是外婆给我织的。外婆还给我做布鞋,穿在脚上十分舒服,而且还透气。每次都会在鞋面上绣各种小花,有荷花、梅花、小雏菊……可漂亮了,无论谁看见了都要忍不住夸赞一番。

我觉得我比萧红幸运很多,我不仅有外婆疼爱,还有爸爸妈妈和哥哥,而她就只有祖父给予她温暖和爱。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爱,需要快乐的童年,在爱的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5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自己人生的后半期完成的著作,是她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文中主要是对童年自己的家乡呼兰河的人、事、景的描述,“因为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 ……此处隐藏2431个字……拨浪鼓。

快乐

当萧红把花环放在她祖父的头上,萧红就会很快乐,就算祖父看到了她也不会失落。心里依然是快乐的,快乐来自于童真,童真来自于纯洁的心。

迷信

迷信只不过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想象,结果有一些人就趁机赚钱,欺骗了无辜的老百姓。比如说:书里的一个胡家的团圆媳妇,长了病。我感觉一定能够治好的`,但是团圆媳妇却被那些跳大神的、还有自称云游真人的给折磨坏了。还花了许多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钱”。要是当时人们早一些摆脱这些想法,该多好啊!

愚蠢

书中说:路上有一个大坑,下雨天雨水堆积起来,过路的车和家禽都会掉进去,人们想了无数办法,比如:拆墙、种树,然而却没有想到最直接的办法:填坑,那些古怪办法也没有成功。为什么他们不把坑填了呢?我感到非常的不解。

坚强

坚强是最美的事情。在书里的磨官冯歪嘴子就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不但要养两个孩子,还要承受精神的压力,因为他娶了一个勤劳能干的王姑娘,别人就七嘴八舌的议论王姑娘怎么就嫁给了一个穷磨官。

呼兰河是萧红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地方,是萧红记忆中那一抹五彩的颜色,是萧红记忆中最温暖、幸福的地方。呼兰河让人回味无穷,记忆深刻!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1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的自传,讲了许许多多她儿时的趣事。

萧红在她祖父的园子里面那叫一个快活。看见一个黄瓜熟了,抓起来就啃,这时又看见了蝴蝶,丢下黄瓜抓蝴蝶去了。要睡觉便睡觉,要玩便玩,好不快活。还有一个储藏室,两件黑呼呼的房间,里面有无数个蜘蛛网和不计其数的老鼠,可那里却成了萧红的天地,她在里面翻找出许多“宝贝”,她用小刀和墨汁在墙上刻着,画着,也没人教导她。她还干了许多傻事:有一次她们家一只鸭子落井了,祖父便把它用黄泥裹起来烤着吃了,萧红十分爱吃。有很长时间鸭子不落井了,她便把鸭子赶到井里,这时祖父说,不用,直接考了就行了,但萧红不干,说落井的鸭子好吃,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下雨就像粥一样,下雨了这泥坑就变成了河,大坑里淹死过许多的.人,猪,狗,猫,马......这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没有人说要把这个坑填平。

在那个年代,不管多么善良,心里也有一些旧思想,文章的开头觉得还是非常轻松的,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越来越沉重,在结尾的时候,萧红写到她的祖父已经死了,而后花园真正的主人也不见了,这让我读了,觉得更加难过。

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眼前的东西,快乐的生活。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2

童年是欢乐的,然而对这个人而言,童年是寂寞的;世界是美好的,然而对她而言,一切都是荒谬的……她就是萧红,在那时被世人扭曲了的三观下,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写出了带着淡淡苦涩的《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讲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里,呼兰河人的生活日常以及那个年代落后的思想。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热闹的呼兰河。庙会、街上的药铺、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绳、野台子戏等,以及那北方的独特风景,都给人留下了热闹非凡的印象。二、萧红和她的祖父在园子里、在家里的美好时光。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人民的真实生活以及迷信、落后的封建思想。估计很多人读着小团圆媳妇那一段时是愤愤不平的,读到二爷那一段是一边笑一边揉发酸的鼻子,看到冯歪嘴子的故事则是完全哭了。确实,哪一篇文章不能打动你的心呢?

萧红不只一次在书中说过:“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刚读时很奇怪,这么大一个院子,又有那么多房客,哪儿荒凉?后来,继续往下读时,从书中看到一句挺揪心的话:磨房里那打梆子的,夜里常常是越打越响,他越打得激烈,人们越说那声音凄凉。因为他单单的响音,没有同调。我想萧红对我们的.答复就是这个,她就是一个寂寞的旅者,她看着美丽的风景——祖父、萧军、鲁迅、端木蕻良一个个消失不见,只剩下她一个独自在灰暗中徘徊。第一个风景(祖父)的消失导致了她寂寞的童年。风景逐渐消失则是她对世界慢慢冷陌的原因之一。

寂寞的童年,是因为第一个风景的消失。世界的荒谬,是因为没有足够了解自己,为自己把握良机。世界很美好,却很荒谬。

坚强起来吧,最美的风景只有自己。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3

大家都应该有自己喜欢看的书吧,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主要讲的是一座小城,它的名字叫呼兰河。在呼兰河这座小城里生活着各样的人:“我”的.祖父、邻居们……及它的年中盛事。

在作者的笔下,呼兰河这座小城并不繁华,但却蕴含着生机,也有着一丝丝的悲凉。在那儿有东二街的“大泥坑”、有卖麻花、粉坊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有勤垦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我”跟着祖父学古诗快乐而寂寞的童年,有因呼兰河人太迷信而造成的悲剧人生……

在呼兰河生活着一个不幸的人,她就是小团圆媳妇。她本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嫁到了老胡家后,受到了百般折磨后生病了。生病本来就应该找医生,可是老胡家却对她使用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医疗方法”,她最后被折磨致死。在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生病就应该找医生治疗,迷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呼兰河还有一些年中盛事,野台子戏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重要的年中盛事里,唱戏的人一唱就是三天,所以一到了唱戏的时候,可并不是简单的看戏,而是呼朋唤友,热闹的很。

呼兰河的人们生活平凡、不幸,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而是顽强地生活着。他们顽强、坚持,不放弃自己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4

你知道萧红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吗?如果你读过《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相信你一定会知道。

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也正是这本书的作者。她出生于黑龙江省,1933年发布第一部作品《弃儿》,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

《呼兰河传》写的是一个名为呼兰河的地方,在那里,我看到了嘲笑、冷酷、无情、迷信、虚假的人。

最大的悲剧就要数小团圆媳妇,年仅12岁的她被卖到了胡家当童养媳,单单因为她不害羞,婆婆就要来给她下马威,用嘴骂,用手掐,用鞭子抽接着团圆媳妇就被婆婆给虐待病了,更糟糕的是,婆婆为了治好病,听了那些愚昧的人话,竟然让团圆媳妇当众洗澡,洗澡水更是烫的让人无法想象,围观的人到处都是,可是就没人一个人上前阻拦,最后小团圆媳妇被无辜的折磨死了。凶手是那些迷信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善意害死了团圆媳妇,每个人都是要她命的刽子手。不过现在的社会基本不会有这种行为了,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来获得幸福。

到了第七章,主角是一个穷苦的男人,叫冯歪嘴子。他有一个媳妇,两个儿子。因为生二儿子,他的媳妇死了。作者没有告诉我们他的`结局如何。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可能结局十分悲惨,可能结局十分美好,也有可能结局平淡无奇。总之只要想象,他的故事就有一百个,一千个,无限个可能。

《呼兰河传》这本书没有华丽的点缀,没有美丽的装饰,它靠着与众不同的平凡,深入读者的心坎。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