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

时间:2024-07-09 18:26:08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雨巷》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雨巷》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2.朗读、背诵全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习诗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导入】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跟随日本著名作家青冈卓行披文入里,从独特的视角欣赏到了维纳斯雕像的神韵之美,也学会了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欣赏艺术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审美眼光,走进戴望舒先生朦胧优美的诗境,沐浴诗的光辉,接受诗歌艺术的陶冶吧!

  【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戴望舒

1.请一位同学根据预习简要介绍戴望舒,另一位同学予以适当补充

2.教师精要简评(屏幕显示)

二、走进“雨巷”—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情调,理清思路,

1.教师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重点字音检测(课件展示)

2.个性化朗读

(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文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安排两位同学读全诗)

(2)阅读评议学生讨论交流朗读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3)学生在评议感悟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展示阅读。

3.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学生观看视频,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诗歌

4.交流视听感受,学生结合预习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1)从诗文中看到了什么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

(2)从诗文朗诵及视频画面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调?(朦胧、忧伤、凄婉动人)

(3)理清诗文思路[找出体现思路的语词](教师依次逐步屏显下列内容)

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走近我

(追求)飘过我身旁

到了篱墙

(照应)

走尽雨巷……

我希望飘过丁香姑娘

(继续追求)

思考讨论诗歌意象虚幻性。问题:诗中的情境意象是以怎样德方式出现的?

[学生答问]:

“希望”一词自始至终,表明诗中情境只是作者在迷茫状态下的虚幻追求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小结:诗歌整体特色象征手法,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4)走出影音,诗文留给了你怎样的情绪?(无尽的徜徉与回味)

这首诗何以有如此的魅力让我们回味无穷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文共同探讨吧!(学生齐喊学习口号:奇文共赏,领略风光!)

三、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1.学生朗读品味诗歌,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意象加以赏析交流

教师明确重点: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一共采用了6个典型意象。

道具背景: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景物)人物形象:我、姑娘

油纸伞: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暮春时节,在悠长的雨巷,撑出一顶油纸伞,为小巷平添了一份寂寥,凄清氛围,也撑起了一个风雨中独立消魂的形象。

雨巷:小巷在长长的青石板路上延伸着,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的细雨,更是充满了朦胧意蕴之美。它悠长寂寥,牵动起行人的无限忧思,形成一种无尽的绵邈之美。

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一词。在诗人的眼

里,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譬如屈原“香草美人式”的

比喻一样,诗人为什么要用丁香来修饰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一样的芬芳。)

明确:(分屏展示)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形状象结,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朦胧却不轻佻,芳香宜人。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往往是美丽、高洁和愁怨彷徨的象征。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十分符合。

篱墙:颓圮衰败,更给人一种哀怨、惆怅的凄凉氛围。

“我”和姑娘:彷徨寂寥、冷漠惆怅、悄然飘然、凄婉迷茫

总结:

诗人选取了一组和谐凄美的意象,贯以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勾画出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涵泳回味,背诵诗文,学生同桌互动3.诗文朗诵展示

四.走出雨巷,回味思考(探究活动)

1.把握诗歌情感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1)失恋的痛苦: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现实的黑暗,使作者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参考背景)

2.富有音乐感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请同学们是从诗文的句式结构、修辞、节奏及音韵的方面揣摩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1)《雨巷》的音节特色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妙用复沓句式,节奏整齐和谐,叠词运用富有律动美。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 ……此处隐藏35042个字……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教学步骤

(一)听录音,整体感受,体会诗中沉挚的感情。

生字词:彳亍:chìchù行走的意思

(二)写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

(三)由意象体验意境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了?(意象)诗中究竟出现了哪些意象?

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

其中主要意象有三个: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使全诗充满了一种朦胧美。

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而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丁香:整首诗朦胧、深遂的意境主要来自“丁香”这一意象。诗中的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那作者为什么要选用丁香来比喻其笔下的姑娘呢?

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为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李商隐《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

李璟《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意象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术语。“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和感兴,“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这些特定的意象,我们称之为“传统意象”或“象征性意象”,也有人称之为“公共意象”。例如,20xx年高干中出现了对“折柳”寓意的考查,大家都知道,“折柳”与思乡、送别等有关。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古代的歌曲名称,一名折叠杨柳、杨柳枝,原来为两汉乐府横吹曲辞,六朝诗歌多为伤别怀人之作,在唐代,也有人翻唱新曲。例如,白居易《杨柳枝》“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20xx年高考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折柳”就是这层含义。另外,汉代送客到霸桥折柳赠别,到唐代,旅人将行送至长亭,往往要折柳以赠别,取其“柳”与“留”同音,以表达“挽留”之意,例如赵嘏的《忆山阳》“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

浮云

浮云一般指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浮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把天空漂荡的白云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也是典型的例子。另外,浮云还有一层意思,往往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例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中的“浮云”比喻一切邪恶的势力。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皇上。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1、有人说;本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运用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

2、《雨巷》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3、诗人在诗歌中运用的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

4、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这位姑娘和我有着相似的心境,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也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最终却仍旧彷徨在这雨巷,象征着对美好希望的追求和理想的最终幻灭。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此诗中,诗人遵循语音原则,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组成了神形兼备的现代诗。以第一节为例

2、音节特色及其用韵。(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①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再如首尾两节,使整首诗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②词的重叠运用。如二、三节间的“彷徨”。音节上灵动、变化而富生命力,形成舒缓悠扬的节奏;

③《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不但使用“ang”的韵尾,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很好的的融合起;

④排比手法的运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这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以排比的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空蒙的意境;

⑤诗歌的用词: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无不透露出朦胧感伤的诗情。

附:课后练习:1、将《雨巷》这首诗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

2、课外拓展:分析戴望舒的另外一首象征诗《秋天的梦》。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雨巷》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