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1分、 1秒的时间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如:我让学生随着秒针走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一起感受1秒的长短;再如: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22个汉字、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60个数字、……,在这一系列的亲身体验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1分、1秒的时间长短有了体验,而且也初步建立起来了1分、1秒的时间观念。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我还在课堂上给他们补充了一些1分钟之内能做的事情,如: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能播180个字,银行点钞机能点1500张人民币、……这些课外知识的增加,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他们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我还增加估测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如:
(1)做一次深呼吸用了()秒。
(2)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秒。
(3)你系红领巾大约需要用()秒。
这些题目的设计不仅检测了学生对秒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教育的力度不够,多数学生虽然能从1分钟可以做许多事中体验时间的宝贵,但很明显他们只认识到了,并没有付诸实践。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2《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时、分、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要用到,课前我先把前面学过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如:
1、钟面有( )根针,有( )个数字,有( )个大格?
2、一个大格有( )个小格,钟面有(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走了( )小时,分针走( )小格就是1分钟,1时=( )分。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是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时、分、秒的知识,在教学中,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新知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课件出示主题图: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种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课件出示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钟表有3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秒针的特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探究秒和分的关系。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请同学们细心观察钟面,课件演示后,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分=60秒。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1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效果不错。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把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结合,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智能的提高。不足之处:学生初次认识最小的时间单位“秒”,虽然在学习“秒”之前,已复习了时和分,在练习中,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有一些学生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强训练,弄清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3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 ……此处隐藏8597个字……怎么也打不开了,慌乱之中,上课铃声响了,也不知自己点到了哪里,出现了秒表“嘀嗒、嘀嗒”的声音。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我就临时改变了教学思路,“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一个接一个地发言:生1:我听到了嘀嗒嘀嗒的声音。生2:我听到了钟表走的声音,是1秒1秒的声音。生3:这个钟表走1下就是1秒。听着学生的发言,我就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了课堂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秒”,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教学“认识1秒”这个环节时,我原本设计的是让学生认识钟面——认识秒针——认识1秒——认识5秒。3大格是15秒,引导学生得出几大格就是几个5.然后拓展知识:秒针从3走到5,走了2大格,走了10秒。练习秒针从2走到7,走了几大格,走了几秒。这时,我突发奇想问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有什么方法能很快就能解决吗?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这时学生几乎都高高的举起了小手,我挑了一个学生回答:“我先数一数,走了5大格,就是25秒。”“那如果没有钟表时怎么办呢?”我又追问道。不少学生听到我的追问放下手开始思考,这时还有五、六个同学举手,我就又挑了一位同学:“我是心中有个表,默默想一想是几大格,就是几个5秒。”“说得真好,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从2数到7,共数了6个数,就是5大格,就是25秒。”生:“老师,我用7-2=5,得出5大格,共25秒。”孩子们开始抢着说出自己的方法,看到这里,我笑了,不是因为学生都会了,而且因为他们开始学会思考了,给孩子们充分思考的空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呀!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想到了许多,有时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你会发现,其实他们真的很聪明、很可爱!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4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1秒时间,建立1秒、几秒和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就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神舟七号”发射的录像,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知道秒是比更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习材料来源于沸腾的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本节课开始由“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录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又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秒,通过回忆、说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和理解。练习中,评一评跑步比赛谁第一及选择适当的时间单位填空等,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当学习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由此,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秒,树起有意义学习的意念,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3、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
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和体验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长短,我做了如下尝试:
1,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看电子钟上数字的变化,听秒针走的声音,再用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在学会认识秒的过程中,提出从几到几经过了几秒,为什么或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认识秒的方法。
4、通过欣赏1秒钟能做哪些事情及有关时间的格言,让学生感悟1秒虽短但不能忽视,一定要珍惜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带来的小闹钟没有充分利用。
2、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3、学生课堂的参与还有待加强,说明我对学生的鼓励还不够,今后还有待提高。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5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掌握了一些有关时和分的知识。那本课的知识性目标就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认识秒针从哪里到哪里经过了多少秒,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钞、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就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嫦娥一号”发射的录像,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知道秒是比更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我在教学的时候没有注意,提问时倒计时数得太快。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本节课开始由“嫦娥一号”的录像引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又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秒的知识,说说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秒,通过回忆、说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和理解。练习中,有关明明的短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3、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
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让学生了解有关秒的知识。在做练习时,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在激烈地交流中寻求正确答案,发现跑50米跑12秒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后,我又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又比较前面的事例,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时间单位。
4、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
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非常强调感悟和体验1秒和几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在学会认识秒的过程中,提出从几到几经过了几秒,为什么或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认识秒的方法。
不足:在教学设计上还不够完善,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边玩边学;1秒的体验和60秒的体验也应该放在一起更合理了;还有细节上没有注意:比如1时=60分、一分=60秒就没有写规范等。总之,作这一名教师,我还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努力变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