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筝》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解主旨。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并制成问题卡片。
②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制成卡片,准备交流。
③预习课后练习一、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包括风筝的图片、歌曲。
②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及疑难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③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四、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五、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究一个个局部性的疑难问题,最后进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等。
2、教学方法的确定:针对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或方法:
首先,从质疑开始。这篇课文难点较多,正是探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先把问题统统提出来,再整理一下,有步骤地探究。
其次,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探究疑难。有些句子之所以难懂,是因为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便能解读。
最后,设置一个典型环节——合作表演。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与人物对话的活动。
4、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1)新课的导入: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3)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或完成角色互换,直白内心。如合作表演时,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验情感,采取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表演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1)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电脑课件展示,有声有形,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2)互谈感受:前后左右自由互谈儿时放风筝或玩其它游戏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课:风筝或其它游戏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如果有人剥夺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那么,就先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吧。(投影课题并出示目标:见课件)
(4)了解鲁迅及作品: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学生自由朗 ……此处隐藏25405个字……哀
《风筝》教学设计14一、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二、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2 . 图画纸和彩色笔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同学们,老师今天来给你们猜个谜,看谁能猜出来哦。〔像蝶不是蝶,
像鸟不是鸟, 清明前后天上飞,就怕雨水浇 。谜底:风筝)
板书:风筝
2.你对风筝有哪些了解?能不能简单说说你放风筝时的感受?
3.导入新课: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品读课文,走进他们的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读的时候,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刚才大家一起自读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课件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别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1、整体感悟: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
2、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①“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②“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
③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①练习朗读。
②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③展示朗读。
3、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①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
②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③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4、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①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②理解“垂头丧气”:
“垂头”就是低着头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③相机指导认记“丧”字。
④讨论:
“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四、课堂练习
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10 风筝
做风筝 ――→ 放风筝 ――→ 找风筝
《风筝》教学设计15【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
识字。
2、游戏识词:
“摘风筝”。
3、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到谁和谁的故事呢?(出示贴图)你们知道他们俩住在哪儿吗?(学生说完后上台贴图)老师指着板书朗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1~7自然段
1、(示课件)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自由朗读2~6自然段。
2、学生汇报: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板书贴图:纸船和风筝)在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让你“乐坏了”?
3、指导朗读:(示课件)谁有信心,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⑴ 自由读。
⑵ 指名读:
刚才你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的/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大家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⑶ 齐读课件里的四句: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边说边取下纸船和风筝)
二、学习7~11自然段
1、这时,(示课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分别做了些什么?下面,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到7~9自然段去找答案吧!
2、汇报提出的问题。
3、课堂练习:
⑴ 课件演示:
飘荡、漂流。这两个词语中,(边说边出示课件)哪一个应该配给风筝,哪一个应该配给纸船?为什么?
⑵ 比较句子:
①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纸船了。
②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说得真好!连我们的电脑也忍不住要表扬你了!)
4、指导朗读:(示课件)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些自然段呢?
⑴ 自由读。
⑵ 指名读:学生评价;老师也可读,让学生评价。
⑶ 指一名领读,其他小声跟读。
5、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心里也越来越难过了!这时,是谁受不了了?谁想读读这一段?你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的?谁还想读一读?指导读(示课件)“如果……就……”,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6、听了松鼠的话,你愿意和松鼠和好吗?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松鼠会看见什么?(边说边贴上风筝)是谁放的呀?这真是一只美丽的风筝啊!松鼠看见了,有什么反应呢?(高兴得哭了)他又是怎么做的?
7、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小熊和松鼠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不但主动交往成了好朋友,而且有了矛盾还能主动道歉言归于好!小熊和松鼠把纸船和风筝作为友谊的使者,传递他们的友情,真聪明!
【课中操】
《找朋友》(放音乐)
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你们替他们高兴吗?让我们来唱首歌庆祝一下吧!
【拓展思维】
1、小朋友,当你和好朋友闹别扭时,你又很想和他和好,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2、下面,老师就给个机会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好朋友表达心意吧!
【板书设计】
以贴图为主(小熊、松鼠、纸船、风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