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9 18:51:04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学习内容:教科书P67~P68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生活大数的直观概念,能大致估计1000以内物品的数量,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数1000以内的数。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深对2008北京奥运会的认识,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培养爱国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会数1000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数到接近整百十拐弯处的数如何准确数出来。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奥运会门票若干,游戏用具。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奥运福娃宣传短片,提出:一共几个福娃?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一个的数并板书:个)

2.播放鸟巢体育场并简单介绍,出示一席座位图问:一共几个座位?可以怎样数?

(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十个十个的数,会比较方便快捷。板书:十)

3.出示体育场大型座位图,观众图,提问:猜一猜,这里大约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畅所欲言,注意引导不是估计的数量越大越好,而是要接近实际数目。)

4.提出疑问: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还是

5导入课题:生活中,需要更大的数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这节课主要认识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书P68例1。

2.媒体出现少量方块,提问:要知道有几个,可以怎样数?

3.生汇报: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板书:一个一个)

4.学生借助计数器数数,体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过程。(板书:10个一是一十)

5.媒体出现较多的方块,提问:要知道有几个,还是一个一个地数吗?可以怎样数?

6.学生汇报: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板书:十个十个

媒体演示十个十个地数。学生跟着数:一十,二十,三十

7.学生借助计数器数,体会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过程。(板书:10个一十是一百)

8.媒体出示大量方块,思考明明提出的问题:怎样数更大的数?

9.生汇报: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板书:一百一百)

10.媒体演示一百一百地数,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11.学生借助记数器自己数,体会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的过程。(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强调,千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计数单位。出示观众千人图建立一千人大约有多少的直观概念,并提问:你见过哪里出现一千的数量?

12.把三句话重复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讨论聪聪提出的问题: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少数量可以一个或几个地数,数较大数量可以十个或几十地数,数很大的数量时可以一百或几百地数,体会数数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数法。)

13.借助计数器数一数:188~200

  三、练习巩固

1.完成P68做一做,第一题用摘苹果的游戏进行,第二题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过后都要集体数一遍。

2.巧填数练习:500鼓励学生尽量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3.游戏:找座位,请根据提示帮福娃找到她们各自的位置。

4.安排奥运会门票编号,小组合作完成。

  四、联系课本,回顾质疑。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请收集有关2008奥运会的数据。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千百十个

一百一百一十一十一个一个

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百10个一是一十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1。 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

2。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 感受用身体的某部分测量物体的普遍性,养成估测意识。

重点: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体上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秘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我们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你们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师:淘气有什么发现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教材第88页第一幅图。

生:淘气的妈妈告诉他拳头的一周和脚长差不多。

师:这是真的吗?太有趣了,让我们同桌两人为一组,合作测量进行验证吧。

学生合作测量,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原来真的是这样的。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哪些“秘密”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测量一下吧。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教材第88页表格内。

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合作测量,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秘密”?

生1:我发现双臂平伸的长度和身高差不多。

生2:我发现一般头长的5倍就等于身高。

生3:我发现腰围是脖子一周长度的2倍。

……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测量、观察思考,发现“秘密”。

师:大家发现的“秘密”还真多啊!现在就读一读教材第89页《我的身体是一把尺子》,读完跟同学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主交流。

师:请借助刚才测量的步长,用步测的方法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和宽,然后用卷尺测量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合作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教师巡视,了解不同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经历发现身体上秘密的过程,感受估测的价值。】

师:我们身体上有许多“尺子”。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先用我们身上的“尺子”估一估,再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测量。

注重数 ……此处隐藏18193个字……师:每个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对称轴,你认为剪出的这个花瓶的对称轴在哪?

师小结: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对称轴”。这些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三、趣味练习,强化新知

1.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指出对称轴

实物图、交通标志(变换方向)

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与方向和位置无关,只与图形有关。

2.古文字(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轴对称)

3、红点与哪个点对应(渗透高年级轴对称,找对应点)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全面认识,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判断轴对称图形。】

4.拓展延伸:

除了轴对称其实还有中心对称,太极阴阳图就是中心对称,围绕中心点通过旋转对称。课件演示:通过旋转,完全重合。

5.为什么学轴对称

演示飞机利用轴对称设计,利用平衡原理平稳飞行。

教师拿模型飞行演示对称和不对称飞行状态

四、动手创造

布置学生课后动手做轴对称图形,可以利用折纸的方法,也可以用电脑复制翻转功能设计轴对称图形,来创造美。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制作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个星期有多少天”的情境以及学过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2、培养估算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7的乘法口诀的得出与掌握。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口诀完成表内计算、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投影出小熊的问题:一个星期有几天?

2、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

3、投影出课本第80页的图,分角色读一读笑笑、淘气他们的话,从而引出问题:二个星期有多少天?三个星期有多少天?

二、学7的乘法口诀

1、填表格

(1)师:大家都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你能算出这个表格上所要求和内容吗?

(2)出示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这张表格的每一栏表示什么,要求什么。

(3)学生独立填一填,小组内交流一下。

(4)集体交流。

师:哪一位同学愿意来报告一下你算出的结果?

生:一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14天,3个星期有21天……

师:你们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生:我用加法算。2个星期是7加7,3个星期是7加7再加7……

生:我是这样算的,2个星期是7加7得14,3个星期是14加7得21……

师:真棒。

生:我用乘法算,这样更简便。

师:说得好,你已经会利用乘法算了!看来如果叫你编出7的乘法口诀一定没有问题了。

2、编写7的乘法口诀。

(1)让学生独立编写口诀,然后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

先由学生说一说左边一列的乘法算式的得数。然后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生:1×7=7,表示有1个7。

生:2×7=7,表示有2个7。

……

师:哪一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编写的口诀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生: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

师:他编得好不好?(表扬)谁愿意也来说一说?

学生再读口诀。

师:今天编写的口诀里,哪些是已经学过的,哪些是今天刚刚接触到的?

生:只有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是刚编出来的,前面几句以前都学过。

师:是的。那刚才你们是怎样算出来后面四个的结果的?

生:我知道六七四十二,七七就是多1个7,42加7就是49了。后面的两句也是这样算出来的。

师:老师发现,你刚才在计算时既用了乘法,也用了加法。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算的吗?

3、变换形式,记忆7的乘法口诀。

(1)师:我们来想办法把7的乘法口诀记下来。同学们想一想,最关键的是要记忆哪几句?

生:今天刚学的四句。

师:好,那我们先来把它们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学生独立背诵。

(3)交流。

可以让学生齐诵、个别背诵。还可以师生对口令、学生对口令等。

三、练一练

1、完成下面口诀。

( )七二十一

四( )二十八

( )七四十二

五( )三十五

二( )十四

七( )四十九

七( )六十三

( )七得七

七八( )

指名回答(开火车形式)

2、完成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同学互相交换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会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3、口算。(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4、完成第3题。

(1)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2)独立解答。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教师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表扬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

5、完成第4题。

(1)估计一天喝几杯水。

(2)估计一星期喝几杯水。

让学生读题进入估算情境,说一说自己一天大约喝几杯水?再利用口诀算一算:自己一星期大约喝几杯水?培养估算意识。

6、用多媒体课件出现,想一想,看一看,7只青蛙图,看图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共有几条腿?

7、拓展题(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校大门口到大厅的一段路有21米,要在两边摆花。假如每7米摆一盆,需要摆几盆?(用标出花盆的位置)

四、全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应用7的乘法口诀,可使我们计算得更快,还能解决问题,所以大家要把它们牢牢记住。

2、对口令背口诀。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课后记

七、板书设计

一个星期有几天——“7”的乘法口诀

有几个星期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天 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得十四

3×7=21 三七得二十一 4×7=28 四七得二十八

5×7=35 五七得三十五 6×7=42 六七得四十二

7×7=49 七七得四十九 7×8=56 七八得五十六

7×9=63 七九得六十三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