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教材的解读
1、对教材的理解(“解决问题”)
低段要求:学会从图、文中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借助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常用综合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中段要求:能选择相关的信息数据,用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从中渗透分析法。
三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将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现在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例题的定位
从例2表面呈现的形式来看:左边呈现的是分步计算;右边呈现的是综合计算。在教学时,不能定位为“单纯”地教学由分步到综合,也不能定位为“单纯”地教学“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这节课的教学应该定位是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
①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②知道乘、除法的意义
③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本课任务:
找准问题,收集并选择相关的信息,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说清算理。
四、研究过程的打磨
1、(复习学生已有知识对新课的学习有一定作用)课前是否复习?
最初设计:
用补充信息或补充问题的方式,复习用乘法或除法一步计算解决问题。
问题:
学生感觉枯燥;与例1的联系不够紧密。
解决办法:
1、继续创设运动会的场景,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突出了例1与例2的连续性,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
2、把旧知的复习揉合到新课中,既省时又让学生清晰感受到新旧知识间的区别。
如:①一共有多少个小圈?②每个大圈有多少人?这2题的解决是旧知,同时也是新知学习的思维步骤,是为解决“③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作铺垫。
2、例题如何呈现?
最初研讨:
方案1:整体呈现——学生找信息较难。
方案2:分步呈现——有利于学生观察;体现出知识的层次性。
问题:
学生找信息时,总想数出一小圈的人数。
解决办法:
让学生找出一眼能看出并能确定的信息。
如:把主题图分步呈现:先出示2大圈的人,每大圈有5小圈;再出示“有60人表演”的信息。让学生观察、找信息。
3、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会用连除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试教时:
宋老师与我们组的老师同时感觉全过程“扶”得多,“放”得少;教学形式与手段单一;虽关注了说思路,但对“找中间问题”的思维训练给学生的时间与空间都不够。
解决办法:(分4步完成)
1、利用2个信息,解决一步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2、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用到哪2个信息?再列式计算。(渗透“分析法”解决一步的问题)
3、“要知道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又该怎么解决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并同桌交流。(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4、(反馈)学生上台写出结果,并说出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4、如何有效体现解题策略多样化?
试教时:
老师对每个问题、每种方法平均使用力量,甚至把不好说出道理的方法:
60÷5÷2=6(人)多次有意地呈现出来,学生只有挖空心思地去说理,这样人为地增加了难度。
解决办法:
1、以基础方法为主(连除),其他方法为辅。
2、以面向大多学生实际水平为主,兼顾部分优生为辅。
3、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学生没有提到的其他方法,则不用展示。
5、练习形式与手段的选择:
这节课中的练习题有一定的难度:如:求“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而图中“2辆车”属隐含信息。
试教时:
老师为降低难度,就把3种方法的算式直接都呈现出来,再让学生说每种方法每一步的思路,形式单一,而且学生对第一步到底该解决什么问题是模糊的。
解决办法:
1、明确问题后,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每辆车每次”的含义(图中“2辆车”属隐含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2、变形式、手段进行同类题型的练习,抓好切入点
如:(我会连)
①平均每天售出多少张票?2×3
②一共演出了多少场?954÷2÷3
③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954÷2
教师抓好切入点:
1、“954÷2÷3中的2表示什么?3呢?”
2、“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为什么用两步计算?”
五、听后反思
体会:
1、课件的精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精神饱满;
2、教师亲和的语气、潇洒的神态、独特地教学风格,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气氛活跃;
3、教师能做到换位思考:精彩的设计,导致学生说理的清晰;
4、教师“扶”“放”到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表达时间与空间,因而学生学得轻松;
5、教师能灵活驾驭课堂,不拘泥教学设计。
个人建议:
1、教师评价语如果更丰富、及时,学生参与率一定会更高;
2、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做到及时反扣,也许效果更好。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探究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口算算理。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
重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探索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此处隐藏7510个字……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像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目标的确定: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四、说教法和学法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巧设悬念,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数学课堂应是一个多向互动的环境,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在集体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思维更活跃、更发散。
五、说教学流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口算训练:(3分钟)
300×20= 100×10= 13×100= 20×500=
40×200= 3×400=50×70=600×30=
700×10= 800×20= 15×20=30×14=
(二)、复习旧知,揭示课题(3分钟)
1、说出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指名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并说出换算的方法。
7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出示84页主题图)
谈话引入:同学们刚才看了这么多图片,体育场、森林、首都北京的面积都很大,测量这种较大的土地面积时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位新朋友。(板书课题)
(三)、以标导学,探究新知:
1、自学提示:(2分钟)
①自学课本84页,划出重要的句子。
②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③阅读“生活中的数学”,感受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学生自学(7分钟)
师:自学时想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每个知识点可用横线划出,疑难问题要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自学过程,掌握学生自学信息。
3、自学反馈(8分钟)
汇报自学成果:
① 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②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同学们想象一下)
师:认识了 1公顷、1平方千米。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加深记忆,帮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③教师引导学生感受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
我们的一间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和起来面积约是1公顷?(200个) 空旷的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④问:你知道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吗?(引导学生推算。)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4、教师总结:(2分钟)
这节课学习了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还学习了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这些知识要牢记在心,才能正确运用。
(四)、巩固练习:(8分钟)
1、课本85页第1、2题
2、填空:
4公顷=()平方米20000平方米=()公顷
5平方千米=()公顷80公顷=()平方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900平方米=()公顷
(五)、课堂检测:(7分钟)
1、填空:
8平方千米=()公顷6公顷=()平方米
40000平方米=()公顷100公顷=()平方千米
700公顷=()平方千米
北京世界公园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微缩景观公园,面积约47()。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米,也就是( )公顷。
面积是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米。
2、在○填上“>”、“
3公顷○3000平方米
500公顷○5平方千米
70000平方米○7平方千米
6公顷○600平方米
3、某农场有一块长方形的水稻田,长是800米,宽是400米。这快水稻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公顷、平方千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六、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4、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5、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文档为doc格式